內蒙古包頭警方一日接10起電信網絡詐騙案 人均損失1.6萬中國新聞網。
seo:鹿鳴門窗,包頭門窗轉自中新網包頭3月5日電 (記者 張林虎)5日,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公安局獲悉,當地一天接到10起電信網絡詐騙案,共計損失近16萬元,警方發布了部分案例。張某微信被封無法使用,由于老師通過微信發布學習內容,她便搜索解決辦法,網上聯系了一個微信解封人工客服電話,“客服”稱需要交付保證金,解封后全額返還。張某轉入9900元后,微信并未解封,客服稱還需再繳納一次保證金才能解封。此時,張某反應過來可能被騙。李某網貸注冊后沒有通過審批,不久有“客服”加其微信稱可以網貸,李某按照指引下載APP后貸款成功。平臺要求其充值成為會員。他充值1680元后,平臺反饋卡號填寫錯誤,需交解凍費15000元。李某和平臺各轉賬7500元后,平臺要求再轉15000元進行解凍,李某發覺被騙。范某在一個客戶群里發現有人發刷單賺錢的廣告,她便添加對方微信。在對方的指導下,范某下載了一款APP后開始刷單,剛開始的兩筆都收到正常返利。不久,對方宣稱刷大單可以賺大錢,范某就按對方要求連續刷了幾個大單,結果對方就拒絕返利,范某發現自己被騙。于某經營著一家餐館,3日一早,他收到一條來自“美團”的短信,稱其在平臺上的信息需要升級認證,小于擔心影響外賣業務,立即點擊短信中的鏈接,在打開的網頁中重新填寫了一遍個人信息,包括綁定的銀行卡號和手機收到的短信驗證碼。提交后,小于的銀行卡很快被盜刷3000余元。劉某報警稱2月初在微信群內看到有人發布出售口罩的廣告,便添加對方微信詢問情況,對方稱一次性醫用口罩貨源充足,每只2.7元,全款支付后立即發貨。劉某向對方轉賬2.9萬余元后,對方一直不發貨,后將其拉黑。目前,警方正在偵辦上述案件。
包頭門窗在此提醒公民謹防電信詐騙。遇到可以電話要格外留心。